武德四年(621年)的洛阳城,战火刚刚平息。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经过数月激战,终于攻破了王世充盘踞的洛阳城。在阊阖门内殿,李世民正襟危坐,处理着战后繁杂的善后事务。殿外侍卫林立,不时有官员进进出出,气氛肃穆而紧张。这时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求见,他自称年迈体弱,无法行跪拜之礼。这位老臣在隋朝时位极人臣,深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,是开国元勋之一。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李世民不仅拒绝接见,还特意派人前去羞辱他。这位在隋朝显赫一时,却在唐朝备受冷落的老臣,究竟是何许人也? 一、从北周重臣到隋朝开国元勋
这位老臣名叫苏威,字无畏,出身于陕西武功县的名门望族。他的父亲苏绰是西魏时期著名的贤臣,为政清廉,深受百姓爱戴。苏威幼年丧父,但凭借显赫的家世和过人的才华,很快就在北周崭露头角。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冢宰宇文护对他格外器重,甚至将自己的女儿新兴公主许配给他。然而苏威敏锐地察觉到宇文护专权跋扈,恐日后招致祸患,便隐居山林寺庙,终日以读书为乐。果然,宇文护后来被诛杀,而明智的苏威因早已远离朝堂,得以幸免于难,但也因此失去了仕途晋升的机会。 公元580年,北周外戚杨坚矫诏辅政,开始了他夺取政权的步伐。当时深受杨坚信任的高熲多次向他推荐苏威,称赞其贤能。杨坚素闻苏威的名声,便征召他入府任职。然而一个月后,苏威察觉到杨坚有篡位之心,便连夜逃回家乡。高熲建议派人追回,杨坚却大度地说:他既然不想参与我的大事,就随他去吧。次年杨坚建立隋朝后,立即重新征召苏威,授予太子少保、邳国公等显赫官职,不久又提拔他为纳言、民部尚书,成为朝中重臣。 二、隋文帝时期的贤相能臣 在隋文帝时期,苏威与高熲并称二相,共同辅佐朝政。有一次,隋文帝盛怒之下要处死一个对他出言不逊的官员。苏威闻讯立即入宫劝谏,但文帝正在气头上,不仅不听劝告,反而要亲自去执行死刑。苏威不顾个人安危,上前拦住皇帝的去路,坚决不让。文帝想绕开他,苏威又迅速挡住,如此反复数次。最终文帝无奈返回宫中,待怒气平息后,他特意召见苏威,感慨道:爱卿能如此直言进谏,朕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。并给予重赏。 此后,苏威的仕途更加显赫。他先后担任大理卿、京兆尹、御史大夫、刑部尚书等重要职务,与高熲同心协力,政事无论大小都参与决策。在他的辅佐下,隋朝初年政治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,史称开皇之治。隋文帝还委派他主持修订律法,苏威不负众望,制定了完善的律令格式,被世人称赞为能臣。当时朝中有四贵之说,指的就是苏威、高颎、虞庆则和杨雄这四位最有权势的大臣。 三、晚年的政治沉浮与凄凉结局 然而好景不长,随着苏威的名望日盛,他的儿子苏夔也广结天下名士,四方士人争相归附。朝中大臣十之八九都与苏家交好,这引起了隋文帝的猜忌。文帝认为苏威结党营私,便免去了他的所有官职,只保留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。虽然后来恢复了部分官职,但苏威已不复往日的权势。隋炀帝即位后,苏威虽然位列朝班,却再也得不到真正的重用。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,苏威的处境更加尴尬。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,宇文化及任命他为光禄大夫。不久李密击败宇文化及,苏威又转投瓦岗军。后来王世充战胜李密,苏威又成为王世充的太师。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,让以正统自居的李世民极为不齿。当苏威以隋朝老臣的身份求见时,正值壮年、意气风发的李世民自然不屑一顾。后来苏威流落到长安,唐高祖李渊也拒绝召见这位前朝旧臣。公元623年,八十二岁的苏威在长安凄凉离世,结束了他充满传奇却又饱受争议的一生。这位历经北周、隋、唐三朝的政治人物,其人生轨迹恰似隋唐之际风云变幻的缩影。从开国贤相到晚景凄凉,苏威的命运起伏不仅是个人的悲剧,也折射出那个动荡年代的政治残酷。正如史书所载,在权力更迭的乱世中,即便是最聪明的政治家,也难逃命运的捉弄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