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唐朝历史的长卷上,流传着忠烈之后必出贤臣的古训,然而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外。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要从范阳卢氏这个显赫家族说起。作为当时著名的五姓七望世家之一,卢氏家族在唐玄宗时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。其中,卢怀慎曾官至宰相,他的小儿子卢奕更是以清廉自持而闻名朝野。 卢奕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品格,他生活简朴,不尚奢华,以谨愿寡欲,克己自励著称。在开元年间担任京兆司录参军时,就以勤勉尽责赢得赞誉。此后历任鄠县令、兵部郎中等职,所到之处皆留下清正廉明的美誉。更令人称道的是,他与父亲卢怀慎、兄长卢奂先后担任御史中丞一职,创造了父子三继的佳话,成为当时士林传颂的美谈。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,卢奕正留守东都洛阳。面对叛军来势汹汹的进攻,他临危不惧,誓死守城。城破之日,卢氏一门忠烈,卢奕壮烈殉国,后被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贞烈,其忠义气节永载史册。
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转折。卢奕之子卢杞的人生轨迹却与父亲截然相反。他虽凭借祖辈功勋入仕,先后在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、荆南节度使卫伯玉麾下任职,但仕途并不顺遂。直到780年,卢杞才时来运转,被擢升为御史中丞,次年更是一路高升至宰相之位。令人扼腕的是,这位忠烈之后不仅未能继承父志,反而成为祸乱朝纲的奸佞之臣。 卢杞执政期间,其所作所为令人发指。他先是构陷理财能臣杨炎,致其被贬崖州后惨遭赐死。接着又排挤御史大夫严郢,将其逐出京城。更令人愤慨的是,他对父亲故交、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也痛下杀手。当时颜真卿因刚正不阿而深得卢杞嫉恨,卢杞便设计派其出使淮西,借叛将李希烈之手杀害了这位忠良。此外,户部侍郎杜佑、宰相张镒等一批贤能之士也相继遭到他的迫害。 卢杞专权期间,朝堂之上乌烟瘴气。他不仅毫无治国之才,更是一味排除异己,导致朝政日益败坏。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时,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。勤王大将李怀光多次上奏揭露卢杞罪行,迫于压力,德宗最终将卢杞贬为新州司马。离京后的卢杞遭到朝野一致声讨,德宗也彻底放弃了重新起用他的念头。785年,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最终在澧州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,留下千古骂名。 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深思:为何忠烈之后竟会沦为奸佞之臣?卢杞的蜕变是个人品性的沦丧,还是时代环境的使然?这对父子的迥异人生,不仅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,更成为研究人性与权力关系的经典案例。当我们翻阅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中关于这对父子的记载时,历史的吊诡与无常令人感慨万千。 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